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研究生党建出新招 支部建在小院里

    信息发布者:黄秋锋
    2018-03-28 20:39:11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转载

    背景与思路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试点研究生培养改革,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基层开展研究、传播科技、服务“三农”,农民亲切地将研究生驻地称为“科技小院”。小院建设初期,“校外研究生党员如何管理?基层党建如何创新?党员教育与实践锻炼如何融合?”。为确保“党员教育不断线、组织生活全覆盖”,2010年起,学校党委先后在曲周、梨树、建三江、乐陵、金穗和滦南科技小院成立研究生党支部,将党组织建到农业科学服务生产实践的最前沿。

    做法与举措

    支部建在乡村里,学生党建有抓手

    建立校外党支部是新生事物。校党委提出,虽然这些支部离校远、所处环境不同,但党建标准要与校内支部一致,不能因为距离远而打折扣。每年9月,新驻村到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党员都会在校院两级党委指导下,通过民主选举方式组建党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及支委参加专门培训,明确分工,制定工作计划。8年来科技小院支部陆续建立了党员学习、积极分子考核、联系群众、“三会一课”等制度及完整的支部运行机制,使支部建设既符合党章又切合实践基地具体情况。科技小院党支部的建立不但促进了在校外进行实训的研究生党员发展、培养和考察等工作及时有效开展,而且有针对性地组织民主生活会、思想教育、理论学习、实践学习,开展丰富的支部活动,成为我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

    严格规范科技小院党支部建设

    为使农民增产增收,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方式,科技小院支部成员针对小麦、玉米等农田作物栽培开展了不同形式培训,受到了农民的热烈欢迎;为扩大“双高”技术传播范围,支部成员不断更新技术手册、改进农民培训内容,及时开展田间指导、举办现场观摩会,更直观地将农业技术传授给农民。小院支部的研究生党员们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十个一”模式,即一位研究生党员“住一个科技小院、办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一批科技农民、研究一项技术、建立一个示范方案、发展一个农业产业、推动一村经济发展、辐射影响一个乡镇、完成一篇论文、组织好一系列活动”。随着“十个一”模式的实施,科技小院多元化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体系逐渐形成,小院支部在当地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后老营小院推动西瓜

    产业发展

    建立联合社推动规模化经营

    下田及时给予帮助

    河北山东吉林-玉米产业

    院村支部联起手,党建活动显生机

    十 九 大精神送百村,农技培训全覆盖

    小院支部为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深化和农民之间的交流与情感,积极与驻村党支部合作。梨树支部与当地农机推广站支部共同组织红色“1+1”党建活动;组织党员参观四平烈士纪念馆,开展党史竞赛、农业科技知识竞赛。曲周支部开展“十 九 大精神送百村,农技培训全覆盖”宣讲培训活动,累计在曲周2镇81村举办81场培训,覆盖2339人;联合县妇联引进手工布艺品及藤编技术,联系加工订单,有效促进妇女增收;与9个村支部共同创办支教班46次,带给留守儿童更多关爱与知识;在“三八”妇女节举办“暖民心,促春耕”晚会及“科技问答”活动。

    与9个村支部共同创办支教班46次

    迎接“一 带 一 路“国家观摩团

    举办“暖民心,促春耕”晚会

    “农业科技问答”活动

    成效与启示

    依托科技小院党支部党建活动的开展,研究生党员主动走向了生产一线,他们通过实践认识到了所学专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而不断提高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可度和使命感。常驻梨树研究生党员刘晴说,在科技小院最大的收获就是 “把我变成了农民,把农民变成了‘我’”,每位党员在这里都是多重身份,但是只有把自己换位思考成为农民,才能体会他们的感受,自己才能扎下根来做“三农”需要做的事,也只有把农民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三农”也才能真正服务好。通过服务农村,党员的示范作用也激发了科技小院内非党员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的热情,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凝聚实践基地研究生党员,带动广大非党员踊跃入党”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研究生党员曹国鑫的改变

    立德树人和服务社会有机融合助力农村发展

    在科技小院开展工作的研究生党员常年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为推动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地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8年来,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党员带领同学们一起在农村这片大地上先后研究、引进、校验并推广了小麦、玉米、水稻、西瓜、苹果、菠萝、香蕉等10种作物的高产高效生产新技术,引进研究农业技术39项,完成田间试验103个,建立技术示范田方47个,推广农业新技术200多万亩。梨树科技小院党员伍大利等在田间调查中发现了玉米二代粘虫,推动梨树全县进入粘虫防治战役,避免粮食大量减产,当地老百姓送来了“虫口夺粮,功不可没”的锦旗。

    小支部以党建成效带动校地党委合作扩大

    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及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小院支部的建立及党建工作的开展,校地党委的合作也不断扩大。中国农大党委同曲周、梨树当地党委以“示范带动,高产高效,富民强县”为目标紧密合作,把组织活动、科技服务和学生培养结合起来,互邀代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联合组织民主生活会等党建活动。合作双方通过具体工作的落实,让教授和研究生深入基层,在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成果获得多方媒体报道

    基层党建育人成果和社会效应双丰收

    至今,共有85名研究生党员在科技小院一线学习工作,先后34名研究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28名入党积极分子向组织靠拢。他们以实际行动服务乡土乡亲,根据自己成长经历撰写的系列《我和科技小院的故事》成为激励更多学生深入基层实践的好读本。科技小院首批驻村研究生党员曹国鑫在小院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业,不仅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上发表《科技小院让中国农民实现增产增效》研究论文,还被评选择为曲周县“十大杰出青年”,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巡回宣讲活动”,他在科技小院在成长故事感人肺腑,被北京市教工委授予“优秀宣讲员一等奖”。驻吉林梨树科技小院党支部书记陈延玲被评选为学校和北京市“五四青年标兵”,被中国青年报评选为“青春榜样”,她的故事被北京市教工委主编的《我的青春不迷茫》一书收录,成为激励广大学子的青春榜样。

    科技小院学生将成长故事集结出版系列图书

    党的十 九 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科研究生的培养和党建工作进入了新的时代,迎来了新机遇。实践表明,科技小院党支部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党员培养模式创新、高校服务社会模式创新相结合,在发挥党支部先锋模范作用,调动研究生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成为可复制和借鉴的人才培养及党建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以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作为农业研究生教育和党建的重中之重,培养出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科技人才。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